关键词:
打开孩子的心扉
打开孩子的心扉
                   ---------浅谈班级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班主任个人的心理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因素。要实现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的动力,达到追求心理的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班主任就必须不断开辟班级心理教育的多种渠道、形式与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多种途径    人格素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素质教育下的班级工作为广大班主任献身教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具体班级管理中,事倍功半的现象仍有存在。这时,我们不妨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人手,寻求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案例:悦悦   《自卑的新转来的学生》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转进来一位女学生,当时我只简单地询问该生的姓名,其他就与别的学生一视同仁,但过了几天,就有学生对我说,她用左手写字。又过了几天,她在班级里大声对其他同学说:“我才不参加你们的活动,我才不屑呢。” 她对这个班级、班级的同学充满了排斥,不愿意与别人交往。
   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呢?
   我是这样做的:
   (一)、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原来,她在三岁的时候从高处摔下来把右手摔坏了,导致了残疾,只好用左手写字。这也给她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阴影,认为自己是个不健康的人,是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人。在班级里老师对她也是特殊对待,班级的卫生不用她帮忙,班级里的活动不带她参加,把她的位子永远都放在垃圾堆的边上,班级的同学耻笑她,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不愿意与她同桌,老师对她也是不冷不热。这一切让小小的她变得孤僻、自卑。
  (二)、分析原因:
     孩子自身的残疾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自卑,导致她的性格内向,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在她心灵上造成了不被重视,否定的阴影。在家里,父母的特殊对待,更让孩子感到一无是处。这种严重的自卑和被否定导致了孩子的心里障碍,而长久以来,这种情绪有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她变成了一个孤僻、脾气暴躁,不愿与人交往,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我的做法
1、聊天
我知道情况之后,在一个中午,我轻轻地拉起她的手,带她来到操场上,当时她很害怕和惊讶,我对她说:“你来到我们班我很高兴,你也许到了陌生的环境还不习惯,如果学习上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也可以让同学帮忙。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乐于帮助人的。”她怯怯的点了点头。
   2、开展《我是你的好朋友》的主题班会
   在班队课上,我让全班同学谈谈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热情地帮助她,和她做好朋友等等。然后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她小时候手受伤的事情,提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同学们用和善的语言鼓励着她,并制定了一套帮助她的方案,渐渐的,我发现,在同学们帮助下,她脸上有了笑容,上课也比以前认真了。在一次质量检测中,语文考了班级最高分,我在全班表扬了她,同学们送去了热烈的掌声,并获得了喜报,渐渐的她融入了班集体中。
   3、记录每天快乐的事
   我每天还让她记录在学校或家里面发生的快乐的事,班级里互相帮助的事情,并在周五放学前与她交流。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她能融入班集体,参加简单的集体活动,有的学生成为了她的好朋友。
   4、家访
   在五年级的下班学期,我对该生进行了家访,来到小区门口,她和她的妈妈早早就到了,一见面,她的妈妈感激的对我说:“曹老师,非常感谢你,孩子到你们班半学期,孩子性格开朗了,愿意和同学玩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一旁的她看着我直笑。来到她家,可以看出她们的精心准备。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她知道你要来,特地叫我准备水果,把家里打扫干净。”而此时的她拉着我的手,让我坐下。我看到了一个自信、大方的孩子。
(四)案例启示
1、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好奇心重、模仿力强的儿童造成极大影响。学生的教育是不能直接推给学校的,因此,教师应在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心理沟通,全面了解学生,采取恰当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3、在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必须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成功的主题班会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震憾,激发学生内心矛盾斗争并能使学生在意志品质上克服内外困难,战胜消极因素,形成积极因素,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建立起积极的心向,定势或原型,在人格修养的发展中少走弯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能走进孩子的家,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在家校之间建造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家访是一种寻求,家访寻求的是怎样和家长取得共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5、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找到好学生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享受自信的快乐!也许孩子的世界是狭小的,但孩子的内心却是丰富的,他们同样也承载了喜怒哀乐,作为教师,对孩子的一次抚摸,一个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孩子走向成功。所以教师要处处做一个有心人,走近他们,更要走进他们。
二、班级心理教育的关键——班主任的人格素养。
班主任在心理教育中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知识的共研者、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学生对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因此可以断言,班主任是学校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决定班级心理教育成效的关键。班主任在这种劳动性质及其特殊地位客观上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毋容置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因素。如果班主任心理自我失调,人格缺损。那么,要实现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的动力,达到追求心理的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
班级心理教育的途径。
1、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没有一定的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学生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解答他们在思想和日常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性格的了解,从而矫正自己的不良性格,完善自己的性格。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改变学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了解了同学及其周围人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类型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与他人的友谊。
 2、营造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内容体现了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了全班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班级文化的形式,浸透了班主任的审美价值和学生的美学追求,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体现了班主任心血和学生智慧,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班主任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学生自我教育成果的展示。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是隐性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虽不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但只要学生关注它、思考它,那么它就对学生进行着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如果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外表形式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乱、行为粗俗、物品狼藉,而团队内在精神上则呈现出缺少凝聚力和文化氛围。
 3、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要使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认识、意志、情感等心理品质,除了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等之外,还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封闭的单元住宅楼房,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许多小学生不善人际交往,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交往、了解,在这些交往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公关能力,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新环境或初次结识的人表现出来的紧张、自卑、孤独、抑郁、畏惧、烦闷等不健康心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独立生活能力差、挫折耐受性差、害怕困难等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勇气以及乐观开朗、团结协作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班主任工作繁琐又劳累,为了孩子,班主任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科学有序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