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中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衔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中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衔接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不可忽视的领域

来源:原创  发布人:袁美玉  发布时间:2016-05-20  浏览次数:

不可忽视的领域

------浅谈低中衔接中的心理衔接

                                               袁美玉

案例:孩子进入中年级,一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升入三年级以来,许多家长忧心忡忡:低年级我的孩子的成绩都很优秀,怎么到了三年级下降许多呢呢?这简直就是“高台跳水”。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低年级时都挺优秀的,也很听话,为什么到了中年级,孩子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总也不听话了呢?是老师教得有问题?还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有关研究表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和马鞍期,身心正发生一系列变化,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已基本隐去,显示出了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集体意识开始形成等等。因此,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带有过渡性与质变性的特点。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意志薄弱。教育界都有一句话,就是“中年级的孩子呈马鞍形”,此时正是意志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学生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泛化时,学生的意志力就受到影响,学生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根据其心理特点就是中年级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有所发展,在各方面都是似懂非懂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决定很多事情,所以很多事开始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但由于其认知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还会由于晕轮效应,认为某一个老师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是与自己过不去,因而采取反其道而行的态度,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唱反调。到了中年级阶段,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可能还基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由于失落感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许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比较优秀的状态,但到了三年级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们的学业分数低了下来,很难再看到那可爱的红勾勾和令人自豪的100分了,这种状况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沮丧,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从而对某个老师或某门功课失去信心,从而引发厌学情绪。

3.自控力差。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对策:教育重视的是“以人为本”,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孤立片面的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只能是镜月水花。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不仅关注教材的衔接、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上的衔接、管理方式上的衔接、以及思想方法的衔接,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点”,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适当的指引,引导学生轻松地渡过这个关键期!

一、 运用认知失调”效应,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认知失调效应”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观点和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倘若在人们的观点或信念中表现出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教育要讲究策略,聪明的老师们不妨让学生打破旧有的不良协调,产生认知失调,然后通过调整失调,使其达成新的良好的认知协调。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运用超限效应给学生留点“空白” 

超限效应”表现为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理的极不耐烦或反抗。中年级的孩子独立性、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或老师会一次、两次甚至多次重复对一件事的批评,导致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到反感厌恶的地步,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另外教师在讲课时也应努力避免“超限效应”发生人们常说“磨刀不费砍柴功”,但如果每天都磨,不仅占用了砍柴的时间,而且会将砍刀磨成薄片,失去砍柴的功能。对学生的批评而要讲究“布白”艺术,对学生的评批点到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即使非要再次批评,也应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不要简单地重复,这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里、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学生也乐于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只有这样,才能使成长中的孩子把我们视作自己信得过的良师益友,从而甘愿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三、运用连锁塑造”效应,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连锁塑造”效应就是指通过小步骤反馈来达到目标。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衡量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不是看他行动的早晚,而是看他在该行动的时候能否果断地按事先制定的计划行动。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良好意志品质,千万不可急于求成。要有对孩子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为学生学习复杂的、较难的知识提供了实现“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那就是分解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小的步骤,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孩子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让学生“跳一跳”后就能摘到“小果子”,“小果子”积累多了,就实现了大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从而影响自己的意志力。

低中学段衔接时期的孩子,心理师脆弱的,复杂的。作为教师,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做好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促进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