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中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衔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中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衔接研究 > 理论导航

关于加强中小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来源:原创  发布人:袁美玉  发布时间:2015-05-06  浏览次数:

关于加强中小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

总复习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通常按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复习。每个知识领域的复习既是第一、二学段知识的整理与完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着眼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于学生数学长远发展,深入研究中小学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每个知识领域总复习的“衔接点”,使总复习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有价值的“储备”。通过长期的总复习课例研究,笔者以“图形与几何”领域总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加强中小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中国论文网
   一、融合“横向与纵向数学化”活动,完善“方法模型”的系统建构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之分,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而“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则是纵向数学化。教学中关注横向数学化,能让学生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关注纵向的数学化,能让数学知识系统化和合理化,适用性强。融合横向与纵向数学化活动能把数学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的各个方面贯通起来。初中教材编排中,关于小学阶段已经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一般不再重新学习,而是直接在例题或习题中加以运用。因此,复习教学中,从“数学化”角度出发,重视横向与纵向关系,能不断帮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几何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发现共同规律,建构相对完善的知识与方法体系,为后续的同领域学习提供思考导向。例如,笔者进行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的教学时,先整理完长(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后,为学生提供了如下的横向与纵向数学化思考活动过程。
   (一)创设“纵向数学化”思考活动的起点
   问题思考:外形不一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可以用V=sh,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看(课件演示:向上平移三种平面图形成立体)
   生1:它们上下底一样,中间一样粗细。
   生2:长方体是由长方形向上平移形成的,正方体是由正方形向上移形成的,圆柱是由圆向上平移形成的。
   师;数学上,通常把这样的立体图形叫做“直柱体”。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三种立体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吧。
   (二)拓展直柱体的认知范畴
   师:除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圆平移形成这三种直柱体,你认为直柱体还可以长什么样子?
   (学生们不断围绕着直柱体的特征展开想象,不一会儿,就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有的说:由平行四形、梯形、三角形……平移都可以得到直柱体)
   课件继续呈现直柱体:
   师:它们都是直柱体吗?
   生:是的,它们都是由平面图形平移得到的立体图形。
   (三)建模直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师:如何求它们的体积?有什么统一的方法?
   生:V=sh,因为它们都是直柱体。
   生2:它们都可以变形转化成长方体,因此,都可以用V=sh。
   师:老师用橡皮泥,做了这样的直柱体,请看(投影实物),可以用V=sh?有办法验证吗?
   生:老师让它的高不动,把橡皮泥底面搓搓,会变成圆形不就是圆柱吗?
   师:用上“转化”的解题策略,统一了所有直柱体体积计算公式V=sh。
   (四)在解析中深化直柱体体积计算模型
   思考:为什么计算圆锥体积不能用V=sh?
   学生几何直观对比,辨析发现了圆锥不是直柱体,它的上面缩成为一个点。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的教学,笔者能以贯穿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重要探究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转化”,引发问题的冲突思考,并通过发现规律,统一建构符号化的体积计算公式,实现横向和纵向数学化的有效融合,使数学思维活动走向深层次,让计算公式系统化,为初中的图形计算公式应用建立完整的方法模型结构,并在问题解决说理中渗透了初中几何的推理论证思想。
   二、寻找“同一知识领域”内容的联接点,发展后续需要的数学核心能力
   以知识类型划分的领域,都有相应内容的学习核心目标。纵观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课程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直观几何、推理能力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在小学毕业数学毕业总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图形与几何”内容中“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它们置身于运动与变化的世界里,增强学生对图形的体验,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后续学习需要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复习》这课时,可以创设一维、二维、三维之间的运动轨迹演示过程和平面描述立体的习题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一)创设“动感”世界,串联成体
   师:这是什么??
   师:点动起来,成什么?线动起来?
   师:面动起来呢?
   师:面动成体,小学阶段,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点、线、面的运动过程)
   这样的导入,把点、线、面以“动感”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进一步把图形串联成体,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经历“转换”维数,搭建“立体模型”
   张奠宙教授指出,直观几何最根本的或者最核心的内容是用平面来描述立体。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复习中,空间图形的平面化,通过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一位教师《立体图形的复习》这课,创设平面想象立体的习题应用情境:(1)这是做长方体礼品盒的材料的数据,根据数据想象推测:这是一个怎样的长方体?(单位:cm)
   ①6个面:8×5,8×5,8×6,8×6,5×6,5×6
   ②4个面:20×10,20×10,10×5,10×5
   ③2个面:15×8,15×5    ④2个面:15×8,15×8(同桌合作拼搭)
   (2)这是做圆柱蛋糕盒的材料的数据,根据数据分别想象推测:这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体?(课件逐题出示)
   ①侧面:长62.8cm,宽50.24cm
   ②底面底长:25.12cm
   在这一过程中,提供思维层层深入的习题应用素材,能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想象长方体的形状,根据数据确定脑中搭建而成的长方体的大小,实现了形到体的转换;通过补足相对面,让学生感受若长、宽、高确定,长方体的大小就能确定;若长、宽、高其中有一个不确定,就能留给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长方形想象圆柱的底面和圆柱的形状,不同的数据当底面周长,所得到的圆柱大小不同;根据底面圆周长的数据展开想象,同底高不确定,形成高低不同的圆柱,有机渗透“无极限”的数学思想。在这样的习题思维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了推理能力,为初中的平面和立体几何的学习提供了思维和能力的“储备”。
   三、挖掘知识领域内容的“留白处”,激发后续探究的乐趣
   九年义务教育不同学段教材的编写,能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在小学毕业总复习阶段,应深入研究中小学各个知识领域的衔接内容,把相关的中学内容引入复习课堂,让学生初步体会知识后续学习的方向,从而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例如,“图形与几何”编排体系中,把“圆锥”的表面积等相关知识安排在第三学段进行学习。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复习》和《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整理一张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立体图形     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积计算公式            ]
   师:这表格缺少了什么?
   生:圆锥的表面积。
   师:你们将会在中学学习它的有关内容。(课件出示)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学生看着课件出示的内容,不由自主地讨论开来:
  生1:侧面积是扇形,全面积就是圆锥的表面积。
   生2:侧面积,是以a为半径的圆面积的一部分。
   生3:我知道,现在没学完知识,初中还会再学。
   ……
   师:小学还没学过的知识,除了等到初中再学习,如果现在想继续解决小学阶段圆锥“留白”处,你会怎么办?
   生:可以查阅资料,可以找初中的课本来自学,也可以请教别人……
   师:不同途径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大家想学。中学必备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自学,它将会让你收获知识的累累硕果,大家要行动起来哦。
   义务教育九年制阶段知识领域分成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中学阶段很多知识领域是前两个学段的延伸与发展。总复习课上教师必须着力与学生共同挖掘相应的知识领域内容“留白”处,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并从中概括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例如,自学方法,它是中学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的必备钥匙。正如全国优秀数学教师王金战,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中说道:“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一位教育学者说过:“我每一次进入课堂,都是赴一次生命的约会。”小学毕业总复习课也不例外。教师若能着眼于中小学衔接,每堂复习课将是师生共赴“生命长远发展”的约会。
  [参 考 文 献]
  [1]汪立爱.中小学几何教学衔接[J].中小学数学,1999(7-8).
  [2]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J].福建教育?小学版,2006(3).
  (责任编辑:李雪虹)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