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构建学习共同体涵养思维灵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构建学习共同体涵养思维灵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 理论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陈强  发布时间:2021-09-15  浏览次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林铭锋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362000)

摘要: 文章首先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包括明确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合理设置挑战性问题,以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共同合作学习的机会等。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6401(2020)07-0235-02

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人际心理的相融和沟通,注重发挥群体力量的积极作用,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

(一)定义

学习共同体,又称为学习社区,是由学习者和帮学者,如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组成的团体[1]。处于同一个共同体内的成员,彼此之间经常性对话,相互发表意见、共享学习资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并以一定的纪律约束为规范,相互合作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和帮学者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同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共同讨论,实现教学相长。

(二)应用价值

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共同体下,教师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自已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协同、帮助学生学习。第二,促进信息交流。学生与教师、家长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共享信息、共建知识,促进信息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与其他人进行良好互动,获得了不同的信息,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而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以重组信息及问题的理解角度与解决思路。第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往课堂上,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偏低。而学习共同体下,课堂活动以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为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为构建学习共同体,首要工作是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共同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是什么,避免学习任务不清不楚,导致学习共同体流于形式。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让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在教师的辅导下共同交流、合作、探讨,互相协作地完成预定学习任务,奠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础[2]。例如,讲“千克与克”一课时,笔者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了学生要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秤;学习与掌握计量单位“千克”,能用“千克”计量物体重量。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以视频形式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秤,包括杆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托盘天平等;然后笔者组织学生共同观察图片,一同研究不同秤的特点,让学生对“千克”形成初步认识;最后笔者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电子秤,让学生亲身称量物体重量,共同讨论如何用“千克”表示物体质量,进而掌握“千克”这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共同学习任务的导向下,共同观察、共同研究、共同亲身体验,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合理设置挑战性问题,以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3]。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能力,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般而言,设计挑战性问题要求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结构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多维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具有可探究性,如此,以挑战性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共同思考、分析、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例如,讲“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笔者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能力设计了三组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分别为 220-134÷2、45×3+165、152÷4×21,借此提出“三组习题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彼此间相互交流、分享想法,经过共同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自动组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共同体内相互讨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这一知识点。

(三)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共同合作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共同合作学习的机会[4],同时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形式导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借助这些生活元素创设共同合作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情境中的内容,以合作方式完成知识学习,以便掌握知识。例如,讲“旋转”一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旋转现象,如旋转木马、时针、转盘、摩天轮、方向盘等,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结束部分设计一段视频,内容是高速公路收费站口转杆上下运动的动态视频,顺势提出“转杆打开时,旋转多少度?”的问题,以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之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共同思考、分析、讨论问题,最终共同合作,操作活动角来模拟转杆打开与关闭,以获得答案。

(四)采取互助化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互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成功构建学习共同体,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化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互助,形成共同学习的学习氛围,完成预定学习任务[5]。教学中,教师先讲解课程内容,待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认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化学习。这种学习过程,要求教师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各小组成员在先学过程中摸索,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互动互助,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以深化知识应用。例如,讲“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上讲解小数的概念与内涵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亲自用米尺测量组内学生的身高,以“米”表示测量结果。通过这样一个实践过程,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测量身高,互动互助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可以提升小数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为学习共同体构建提供适合的教学环境

民主化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合作学习,这是构建学习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必需条件[6]。在课堂上,教师应经常性地深入学生群体,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互动关系;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总之,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环境,为学习共同体构建提供有利条件。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的是黑板+口语讲解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总是被动学习,课堂参与性普遍不高。而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并且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共同学习、互动互助,这就需要教师摆正自身的位置,自觉转变角色定位,否则将难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作用[7]。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时,教师应当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安排者、学生共同学习的帮学者,围绕着学生组织安排教学环节,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一盏明亮的指明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等,以此为依据编制导学案,这样才能组织好教学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活动,为共同学习体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讲“加减法”内容时,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引导组内学生共同讨探讨问题的解答方向、思路,彼此间相互发表意见、借鉴学习。发现学生讨论不顺利,遭遇瓶颈,教师要适当点拨,指明方向,指导学生继续探讨,直至找到问题答案。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学习共同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构建,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整体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明确学习任务、合理设置挑战性问题、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采取互助化学习、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等手段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礼秀.基于工作坊研修的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2(6):41-42.

[2] 林莺.论学习共同体学习力实现及其提升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3(12):14-17.

[3] 陈清旗.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2):85-86.

[4] 沈琦. “学习共同体”,让计算教学走向深度[J].江西教育,2019,34(12):66.

[5] 吴瑞英.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数学教学课堂优化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1(24):24.

[6] 胡杰.数学学困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6,23(18):53.

[7] 鲁照斌.试论课堂学习历程中的“学习共同体”学习[J].江苏教育,2018,17(9):7-8,11.